海归博士毕业,却发现祖国已无容身之地

作者:ROG救救我

各大高校所谓的“大力引进具有海外背景的博士”,实际上瞄准的主要是那些手握多篇正刊、大子刊论文的海外教授、副教授,意在冲击“海外优青”或相关人才计划。而不是像我这样虽然努力发论文,但远够不上“海优”门槛的“海菜”。此外受限于多种因素,无论是论文成果还是人脉资源,我这样的“海菜”都远不及本土培养的博士。
父母一天天老去,回国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。研究方向冷门没有对口企业,只能去高校。但处在江浙沪的家乡的高校的招聘门槛内卷的吓人,去中西部的二本院校又离家太远。所谓的“海归博士”头衔,终究成了“海菜”们无法脱下的长衫。

聊附《满江红》二首,以表心迹:

《满江红·甲辰年秋》
少年行,心已远,路茫然。
望前程,一片雾霭,不见青山。
才微志浅难抒怀,梦重负轻心自叹。
看他人,步步似青云,望眼穿。
风吹雨,声声寒,
孤帆影,欲随还。
纵长夜难明,岂堪昼短。
暗自心愁谁与共?辗转无眠泪难掩。
叹浮生,流年何薄情,梦成幻。

《满江红·甲辰年冬》
旧日青衿,曾傲睨、国企微禄。
忆往昔、负笈东洋,壮怀空逐。
本拟归来添栋梁,却教博士成羁旅。
望故土、竟无半席留,愁如束。
徒慨叹,苏武节;空沉吟,贾谊赋。
叹报国无门,鬓华如絮。
异域微薪如冷月,故园更隔云山覆。
问九州:抱负空余,归何处?